中医馆的两大模式

时间:2023/7/9 22:36:38   作者:邱天道研究员   来源:邱天道研究员   阅读:5000   评论:0
内容摘要: 邱天道主任医师如是说 中医馆的两大模式就是:中医馆平台和袖珍中医馆。中医馆平台就是比如同仁堂这种,他提供平台,请外面的医生过来坐诊,或者聘请自己的医生。袖珍中医馆就是我们目前“坛城中医馆”(河南坛城中医馆有限公司)这种模式。一个医生一个馆,可能带两个徒弟,把中医技术一脉相承下...


    邱天道主任医师如是说 中医馆的两大模式就是:中医馆平台和袖珍中医馆。中医馆平台就是比如同仁堂这种,他提供平台,请外面的医生过来坐诊,或者聘请自己的医生。袖珍中医馆就是我们目前“坛城中医馆”(河南坛城中医馆有限公司)这种模式。一个医生一个馆,可能带两个徒弟,把中医技术一脉相承下去。实实在在接地气的说,中医馆平台需要较大的场地和人员等运营成本,更大的营业压力,也就意味着容易出现亏损。

    同时这种模式也更容易形成规模和连锁,虽然亏损,但是营业额流水数据很好看。

    更容易朝着上市的路子去走。此外,袖珍中医馆的压力会轻很多,可以低成本运营,不太追求场地,人员不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比如“坛城中医馆”(河南坛城中医馆有限公司)的医馆目前就只有5个人:一个是主任医师,一个是馆长,还有三个是:1.中药药剂师;2.收费的财务人员;3.一个助理(各种杂事有助理负责)。

    坛城中医馆主任医师负责看病,馆长等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和后期服务。“坛城中医馆”选择了袖珍医馆的发展模式,当然是结合了坛城中医馆的实际情况。第一,馆里的主任医师(执业医师),看病没的说,但运营和管理能力并不强;馆长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也没有聘请职业经理人,做中医馆平台力有不逮。第二,个体中医有单打独斗的实力。我始终认为,中医是手艺活,赚的是技术费,不像西医那样依赖平台(医院)的大型检查设备或者技术团队(比如手术就必须要有麻醉师等)。一望就知道什么病,吃几付中草药当下症候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中医接地气,老百姓喜欢。第三,做袖珍中医馆的成本压力低,不依赖投资人烧钱,也不会因为利润要求而疯狂卖药。这样更有利于做一个纯粹的中医,争取用最简单的药,解决病人的痛苦。第四,中医不像西医,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指南;不同中医的技术特点和学术观点容易出现冲突。在涉及到主要业务方向的时候,中医更合适做师徒馆或者家族馆,因为学术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第五,借助互联网的介入,中医馆可以跟互联网药房合作。那么中医馆可以做得更袖珍,不需要设置药房,减少了药房的管理成本和囤药压力。同时,中医也可以做得更坦荡,处方完全可以公开,不用搞得神神秘秘,不给处方,必须在我的药房拿药……(这种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药材质量??另外一方面也是考虑经济利益)。个人认为,如果想要中医馆遍地开花,袖珍中医馆,才是中医馆的主要方向。长期积累口碑,代代(师徒或父子)相传,也更符合中医传承的特质。此外,袖珍中医馆对中医本身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这是纯靠本事吃饭的营生,你实力不足,自然会被淘汰。不像在医院里,你只要进了这个编制,按部就班考试升职称等退休就可以了。袖珍中医馆本身当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散兵游勇,无法形成行业的号召力。现在的学术影响力,基本上以职称和论文作为评价体系;中医馆里出不了院士,甚至都没有市级省级名医的参评资格。第二,学术代代相传,也就意味着学术思想固化。越往后传,容易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毕竟开宗立派的都是能人,徒子徒孙就不一定了,继往开来,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会看病的,未必会教徒弟。第三,袖珍中医馆,容易忽视西医的教学。现代环境下的中医,你可以不用西医,但是你不能不懂西医。不用西医只是少赚一份钱,但是不懂西医就是多加一层风险,也容易出现误判,对病人不利。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解放思想,考虑组建袖珍中医馆联盟。大家平时各自看病,服务病人。定期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经验,绝不藏私。必要的时候,相互扶持和帮助。每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推荐联盟的高人出手。另外,对于徒弟的要求,我认为还是应该有大学本科的教育基础和综合医院的轮科经历。当然,选择袖珍中医馆,并非否定中医馆平台。只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有自己的擅长和短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技术有自信,就开个中医馆。有魄力有组织策划能力有投资人,就做个平台。无论何种模式,都应该不忘初心,别忘了我们永远都是医生,最终的目标,都是要服务好病人。

    邱天道主任医师如是说 医生和病人,是互为父母的。看病的时候,医者父母心。交钱的时候,病人就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最后,再说说我关于“中医师带徒”的想法。如果以三年为期,面向中医本科毕业生的话,可以参考研究生的学制。第一年,理论学习为主。一方面是因为一年后要考医师证,必须理论过关;另一方面是学校教授的四大经典太少,需要重新重点学习。第二年,门诊跟师,接触病人,整理资料,开始逐步上手。这个阶段会在师父的带领下,全方面接触病人,培养真正的临床思维。第三年,独立出诊,接诊病人,同时接受老师的随时考核抽查。既能够得到锻炼,医疗质量也有老师的保驾护航。这三年期间,师父要负责徒弟的生活费用。三年后,徒弟就可以出师了,拿上“毕业证”(师承证书)。要么就在师父的中医馆工作,要么去其他的中医馆寻找机会,要么自己独立开中医馆。这样的三年培养模式,应该会给中医界带来大量真正能看病的“中医馆毕业研究生”,而不是三年或者四年下来天天做实验的本科生,更甚者成了培养八年还不会看病的研究生。最后,还要说一下,其实国家最近一直在鼓励举办中医馆,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就业问题。如果满腔热情的孩子们,来到中医馆里,做了三年学徒,结果这三年的学习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连个证书都没有,那其实是很迷茫的!!!


中医馆的两大模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谁都有没雨伞的时候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徽标商标 - 泥灸传奇 - 邱天道 - 联系我们 - 发明专利 - 管理登陆 - 十方赞许 - 好人缘起 - 中国泥灸操作视频 - 紅灸三寶操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