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生成逻辑

时间:2023/10/22 15:43:48   作者:邱天道研究员   来源:邱天道研究员   阅读:5000   评论:0
内容摘要: 【<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生成逻辑 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向连载>】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振兴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要义就是全面推进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技术服务、养生保健、科研、培训、产业、对外交流“七位一体...
    【<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生成逻辑 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向连载>】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振兴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要义就是全面推进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技术服务、养生保健、科研、培训、产业、对外交流“七位一体”建设,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打开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文化铸魂,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建设,为中医药外用医学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建设,关键是处理好中医药外用医学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在创新转换下的传承,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中医药外用医学(中医外治法)作为我国中医文化的瑰宝,传承创新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传承什么、怎么传承,创新什么、怎么创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大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之后,出台《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国家卫健委近三年启动的“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及传承技术”,获政府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邱氏中医外治疗法”,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热疗泥灸、热疗红泥浆、热疗膏贴组合发明专利证书等等,都为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中医药外用医学的传承主要是对中医药外用医学理论体系和外用技术方法的传承,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外用医术、外用医理和医道三个层次。其中,外用医术是指中医独特的外用诊疗养生技术、方法和医药实践知识;外用医理是指中医外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外用医家学说、思想等;医道是指中医在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上所持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认知生命和诊治疾病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以及行医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体现的价值定位。创新体现在对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传承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将保持特色优势和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挖掘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打造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传播平台,推动中医药外用医学健康养生文化转化创新和完善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建设机制。

    打造“两大基石”,加强中医药外用医疗服务和外用养生保健建设,夯实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振兴发展的雄厚根基

    由于文化差异,中医和西医在疾病外治和外用健康保护等医学基本理念上存在显著不同。外用医疗服务和外用养生保健是中医药外用医学的两大重要功能,也是中西医差异的集中体现。此外,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问题的凸显,中医药的诊疗视野更具宽广性,侧重整体性和个体性,讲究辨证施治。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要求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就是要加强中医药临床优势研究,提高重大疑难病和危急重症的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应设置中医馆、国医堂,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外治疗法首当其冲,成为了领头羊。

    中医外用养生保健治已病(当下疑难杂症出现的疼痛不适有独特的效果)、预防未知疾病的理论和方法是对我国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凝聚着历代外用医学家的伟大智慧,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含着精神内守、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适应环境、适量运动等养生原则和方法。新时代加强中医药外用养生保健建设,就是将中医药外用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打造中医外用健康保健新模式;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推进中医外用养生保健机构建设;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提供中医外用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整和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中药外用中国行”活动,传播中医药外用医学知识和外用养生保健技术方法;促进中医药外用医学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抓好“两大核心”,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传承技术项目的培训和科研建设,培育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振兴发展的内在动力

    传承技术培训兴,则外治疗法人才兴,外治疗法人才兴,则外用医学科技强。振兴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必先振兴非遗传承项目的培训工作。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传承技术项目培训建设要以建立符合中医药外用医学“七位一体”建设要求的中医药外用医学人才队伍为目标,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为主体,改革中医药外用医学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为关键,统筹推进中医药外用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建设是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指出,“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建设就是要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理论研究,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外用方剂,推动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现代性转换;完善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市场、高校等科研技术合力,促进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资源开发共享、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特色平台,建设中医药外用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研究基地、中药外用创新研制平台等;加大中医药外用医学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推动中医药外用医学信息化发展,做好重点工程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打造中医药外用医学信息化高水平学术平台。

    把握“一个关键”,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建设,打造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振兴发展的现代产业链条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关键。中医药产业包括中医药种植业、工业和服务业,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从中药种植来看,种植是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原料来源的主体,是产业链的最前端,事关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源头安全,要统筹考虑各地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条件,建设特色中药材基地,提升中药材生产规模和水平;推进人工生产或野生抚育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外用中药大品种和驰名品牌;颁布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当然,中药原料除了药用植物外,药用动物、药用矿物以及部分化学类、生物制品类药物,也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建设的领域。

    从中医药外用医学服务业来看,需要畅通包括药农、药商、药厂、药店(包括医院药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内的产销链条,搭建一批交流合作、商贸物流和专业服务平台;同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医养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发多元化外用医学风向标产品,打造康养旅游发展高地。同时,在国潮崛起、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的时代,愈来愈多的喜欢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外治疗法技术的人借助非遗传承技术项目培训等形式,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医外治医学文化,讲好中国中草药外用医学热疗康养故事,传播好中国中医药外治医学声音。除此之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邱氏中医外治疗法”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还通过游学和商研活动,开拓“动商”思维方式,引导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队伍年轻人走职业化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5.做好“外用医学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的保证”,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技术和产品的对外交流,彰显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振兴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是国际医学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中医药作为我国对外人文交流“国际名片”,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2016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21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肯定了我国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并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

    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建设,就是要深化全球卫生治理合作,着力构建传统医学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医疗卫生合作,着力增加优质中医药外用医学技术和产品的服务供给;深化外用医学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打造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化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国际贸易合作,着力培育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合作,着力扩大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发展规模;深化区域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着力推进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开放发展;深化中医药外用医学传承技术项目培训合作,着力加强中医药外用医学国际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中医药外用医学文化交流合作,着力提升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影响力。目前,中医药(包括中医药外用医学)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与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内容被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了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纳入其中,中医药历史性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外用医学大健康产业的生成逻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描绘非遗邱氏中医外治疗法发展新画卷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徽标商标 - 泥灸传奇 - 邱天道 - 联系我们 - 发明专利 - 管理登陆 - 十方赞许 - 好人缘起 - 中国泥灸操作视频 - 紅灸三寶操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