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膏药王(连载16)
满眼的金黄色,清爽的风,还有那个执着看着远方的背影,这便是秋的色彩,所有秋的颜色汇聚而成的一幅画。
第三章 第一节 初识牛街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成熟的季节,相对于人生正是难得的旺季!
从入伍那天开始已经七年了,不平凡的七年,曾经的青年已然成年,邱天道这个名字在菜市口已是家喻户晓,也是邱天道这个名字突然从牛街红爆起来,一下子走进了千家万户。他妙手回春,他用从“史一针”那里学到的针灸技术,为市民们治好了许多常见病,得到大家的信赖。而在诸多的职业中,医生是最能赢得人心的。
从此牛街和邱天道开始了他们之间的不解之缘。
而牛街,这条京城里古老的胡同,是怎样延伸到他脚下的呢?
天道一步一层天地开拓着自己的事业。世事的炎凉溶进他滚烫的誓言。走自己的路,他不犹豫。
继续菜市口、西长安街和二龙路医疗点红红火火开张之后,天道在牛街又开设了第四个点。这个医疗点与前三个不同,因为这是
那天晚饭后,秋风佛佛,怪撩人的。
“你坐下休息一会儿,咱们商量个事。”
天道并没有更多的介意,老师找自己谈学习这是经常的事,他总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及时和学生交流。
“天道,听说过牛街这个地方码?”教授问。他还用手指在桌面上画了牛街两个字。
“知道,北京的回民街,很有名,我出诊到过那里。”
回答了教授的问话后,天道这才发现老师今天的谈话好像有点与过去不大一样,他脸上的表情很严肃,面前也没有那本记载着他许多想法的笔记本。多少次谈话他都会打开本子把那些想法说出来,那是一道道严峻的考试题,把自己的学生送上一个又一个向更高峰巅攀登的台阶。今天老师的话题显然不会是学习的事了......
天道用疑惑不解的目光望着教授。
天道一听教授让自己到牛街去为群众治病,十分高兴。这是他早就向往的地方,可以说,他还没来北京前就知道牛街这个名字了。这时,他对教授说:“稀世珍宝手抄本《古兰经》就出现在牛街。我到牛街的礼拜寺去过,那座大殿内有十八根主柱,组成了二十个拱门,每根柱子上都写着《古兰经》文和赞圣的词句。不管谁只要往那一站,就会感到神圣、庄严。”
“牛街红十字会,有兴趣么?”
天道高兴得的点了点头。那个地方他去过两次,一次是送病人,另一次是看望一个朋友。
“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到那个强手如林的地方去经受锻炼?”
“没错。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天外还有天,强中还有强中手。这样他才不会满足,才能不断地给自己加码找压力,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天道的心不由得缩了一下,他有几分紧张,或者说是胆怯。教授是用另外一种独到而崭新的视角看牛街,这无疑对自己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教授看出了学生的心事,便对他说:“我希望、也相信你去能得到锻炼,到了牛街,你是独立工作,要善于思考,学会应付各种突然变化。”
此时的天道热血涌向全身,风风雨雨他都不会怕,人总是要出去闯荡一番的。
次日,当天道踏进牛街地区红十字会的大门以后,才知道
天道显得有点拘谨,说:
“呵呵,太客气了,我会尽一个军人应尽的职责。”
“好,从现在起你就是这里穿军装的居民了。”
这位负责同志说着就拉着天道坐下,谈起了今后的打算,并一一征求天道对工作的意见。
牛街人厚爱天道,聘请他为牛街中心医疗站站长,牛街门诊部主任。对一个战士委以这样的重任,这是很少见的。
天道在牛街的医疗点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牛街住下后的第一夜,他的心里被喜滋滋的浪花拥挤着,已经十点钟了,他还毫无睡意,兴致勃勃地翻阅着介绍牛街风情的一本小册子。
月光净亮,大地一片银白。天道隔窗望去,月光下礼拜寺那朦朦胧胧的影子刚好含满半窗,显得格外迷人。
忽然,夜风摇响了一阵风铃声,礼拜寺还没未入睡,它伴着这位初来牛街的战士一起......
天道站在窗前,静听深夜里有节奏的风铃声,心儿飞出医疗站,潜入牛街的每家每户......
- 相关文章
-
-
10-11中华膏药王(连载15)
-
10-10中华膏药王(连载14)
-
10-9中华膏药王(连载13)
-
10-4中华膏药王(连载11)
-
10-3中华膏药王(连载10)
-
9-30中华膏药王(连载9)
-
9-29中华膏药王(连载8)
-
9-28中华膏药王(连载7)
-
- 相关评论